杠杆上的增持 3亿资金层层嵌套最终撬动30亿

新闻中心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7-04/07/c_129526696.htm

    杠杆这一“神器”,如今又在老股东手中“悄然生花”。

    上证报资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共有419家上市公司宣布获得重要股东增持,涉及资金518.64亿元。不同于以往股东们“直截了当”地买入,资管计划等带有杠杆效力的工具正显山露水,占上述增持金额的三成以上。其中,新湖中宝等公司股东以数倍杠杆推动巨额资金,实现对公司股票的大举增持。

    看好上市公司价值,利用杠杆撬动更加丰厚的收益本无可厚非。可动辄数以千万计的资金,以高倍杠杆“急迫”入市,一旦遇到股价波动,难免会给自身甚至其他投资者带来无法预估的风险。另外,穿着“资管计划”的外衣,这些重要股东的增持手法也愈加模糊,若无监管机构的追问,外部投资者几乎无法知晓其真实杠杆比率、风控指标等,而这些往往是不容忽视的关键信息。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杠杆的放大作用下,“大赚特赚”和“一败涂地”往往只在一念之间,相关股东即使自认能够承担风险,也应向市场披露更多详细信息,避免在市场波动时衍生出更大风险。

    杠杆来袭

    今年以来,或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前景的看好,或是认为公司此时估值偏低,不少股东将建仓提上日程,仅在一季度,就有419家上市公司获得重要股东增持,耗资约518.64亿元。

    其中,一批利用资管计划撬动更多资金的杠杆增持方案引发市场关注。据记者统计,上述518.64亿元的增持资金中,有160.75亿元由资管计划提供,占比高达31%。

    “利用资管计划进行增持早已有之,比较常见的是员工持股计划,相关方案在设计时往往会加上大小不等的杠杆,以期让员工分享更多的股价上涨红利。”有投行人士表示,因为员工持股计划往往资金量不大,加之大股东大多有兜底,对股价影响非常有限。

    或是看到了杠杆的魅力,一批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也动起了脑筋,改变之前直接买入的策略,纷纷通过资管计划建仓。

    以新湖中宝为例,其实际控制人黄伟3月10日宣布,拟在未来六个月内增持不少于3亿股、不超过10亿股的公司股票。面对交易所问询,黄伟进一步解释称,增持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和金融机构融资,其中,自有资金不少于15亿元,其余资金将涉及杠杆。目前已与合作机构签署了上限80亿元的融资额度。

    由于增持金额较大,新湖中宝在交易所的问询下披露了此次增持计划中自有资金金额、外部资金来源等信息。据记者观察,进行类似补充披露的只有一小部分公司,不少公司还是仅披露股东拟用资管计划增持,并未提及更多细节。

    例如,森源电气在今年2月披露控股股东森源集团增持情况时就表示,后者利用远见6号、盛云6号在二级市场上多次买入股票,总计耗资6.4亿元增持公司3.32%的股权。中珠医疗则在3月份公告披露,其实际控制人许德来及其控制的中珠集团通过多个资管计划进行增持,买入上市公司1.13%的股权。

    相比老牌大股东,“门口的野蛮人”似乎更热衷杠杆。例如,举牌金桥信息的杭州文心、举牌新黄浦的领资投资均借助资管计划实现增持,其自有资金占比远不如市场想象得高。

    领资投资在回复交易所问询函中坦言,王丁辉为增持新黄浦及认购厦门信托和云南信托的相关信托计划,共准备资金8亿元,其中自有资金为3亿元,剩余5亿元为年化利率8.5%的融资所得,而这8亿元又将作为“一般级”撬动更大规模的资金。

    手法“精妙”

    在上述增持案例中,虽然参与方的水平高低与实力强弱参差不齐,但有个特点颇为一致,即尽可能放大杠杆以提高预期收益。

    举牌新黄浦的领资投资便将这一手法用得淋漓尽致。据公告披露,领资投资的实际控制人为王丁辉,股东分别是杭州领达和厦门信托,两者的认缴出资额分别为100万元和30亿元,其中,厦门信托目前已完成10亿元的实际出资。在这10亿元中,王丁辉和寿光晨鸣作为一般级委托人,分别认购2.5亿元,剩余5亿元为优先级信托资金。

    此后,厦门信托又将已认缴但尚未实缴的20亿元“份额”转让给云南信托,后者已完成10亿元的实际筹集,同样是王丁辉和寿光晨鸣作为一般级委托人,分别认购2.5亿元,剩余5亿元为优先级信托资金。根据其披露,剩余的10亿元资金,仍将按照上述比例进行募集。

    如此一来,王丁辉方面仅需要投入7.51亿元就能撬动30亿元的资金,然而,这7.51亿元并非全部为其自有资金。在交易所问询下,其披露,8亿元中,自有资金3亿元,剩余5亿元则是年化利率8%的融资借款。另据新三板公司融信租赁公告,早在2016年12月23日,王丁辉就将其持有的融信租赁40%的股权进行抵押,从而获得了5亿元资金,这40%的股权是其个人对融信租赁的全部持股。

    王丁辉把多年积累下的3亿元作为启动资金,押上所持有的融信租赁全部股权,拉上寿光晨鸣一起,加入两个信托计划,最终撬动30亿元资金,其杠杆比例之高可想而知。

    事实上,这种“层层嵌套”的运作模式并不少见。中珠集团在增持中珠医疗时,就先认购了兴津浦鑫13号,后者又投资于云信增利42号,最后由云信增利42号在二级市场上完成增持。据披露,兴津浦鑫13号的优先级与一般级的比例不超过2:1。

    “即使是产业大佬,动辄亿元的增持资金也不是随随便便能拿得出来的,为了尽可能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利用资管计划,甚至多层方案撬动数倍资金,对完成增持非常必要。”有市场人士告诉记者,除此之外,相关股东在增持后,还会将所获股权质押,实现资金部分回笼。

    例如杭州文心,在通过文心1号完成对金桥信息首次举牌仅20天后,就将最新持有的1183.44万股股份,悉数办理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质押的原因是“为补充企业流动性资金需要”。

    警惕风险

    “对公司看好,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模式一直被市场所称道,但如果加入高比例杠杆、动用巨额资金,一旦出现市场波动,这些杠杆对持有人,甚至其他市场参与者都将带来不小的风险。

    “高杠杆的使用无疑是受到背后利益的驱使,部分产业资本、资金方为了提高回报率,不惜放大数倍的杠杆,只要股价上涨,其很容易实现可观收益。他们敢于如此操作,往往是基于对行业的理解和公司的熟悉。但如果发生‘黑天鹅’事件或市场出现快速调整,其难免要承受补仓甚至爆仓的风险。”上述市场人士称。此前,ST慧球曾经的实控人顾国平,就是倒在了杠杆的过度使用上。

    记者注意到,“自己人”增持反陷险境的情况并不少见。2016年初,银河生物曾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银河集团此前通过资管计划增持的2032.26万股,已触及预警线、平仓线,银河集团已采取追加保证金4508.7万元的补救措施。几乎同时,金洲管道披露,公司第一大股东金洲集团通过资管计划增持的1529.13万股达到止损线,已在筹措资金进行补仓。

    事实上,监管机构已经注意到此中风险。无论是对实际控制人增持的新湖中宝,还是被外部资本举牌的天目药业、新黄浦,交易所均予以密切关注,对增持动机、资金来源、杠杆与质押平仓风险以及后续计划等诸多方面,进行“地毯式”问询。

    3月17日,上交所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密切关注高杠杆增持和高杠杆收购”。其提出,杠杆增持或收购,可以解决增持或收购主体的资金来源问题,有助于实现交易。但是,股东通过杠杆实施收购或增持,通常会进行股份质押,股价出现波动时,过高的杠杆比例容易造成集中抛售,危及市场稳定运行和投资者交易安全。

    上交所同时表示,由于融资主体存在后续还款压力,也容易诱发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违规减持股份、不当市值管理等违法违规行为。此外,考虑到收购和增持事项属于市场热点题材,投资者在不明风险的情况下盲目跟风炒作的风险也较大。

    对于解决措施,沪上某私募人士认为,信息披露至关重要。“相关机构对外披露资管计划的杠杆比率、运行情况、潜在风险等,能够令投资者知晓风险,作出合理判断,不盲目跟风,也不‘听风就跑’。”

    记者注意到,上交所提出,通过“穿透式”信息披露和“分类式”交易监控,揭示风险,抑制炒作。此外,通过反复问询,披露收购款项细节,并将所涉及账户列入重点监控目标,密切关注相关股票的平仓风险,核查内幕交易,强化盘中异常交易监控。

如果侵犯版权,请联系QQ:819019661予以删除。

东莞工作服 东莞制服 东莞厂服 东莞工衣 东莞职业装 东莞服装厂 东莞制衣厂 东莞广告衫 东莞T恤 东莞风衣 东莞西服 东莞西装 东莞职业装 东莞马甲 东莞衬衣 东莞衬衫 东莞工作服定做 东莞工作服订做 东莞工作服定制 东莞制服定做 东莞制服订做 东莞制服定制 东莞工衣定做 东莞工衣订做 东莞工衣定制 东莞厂服定制 东莞厂服定做 东莞厂服订做 东莞职业装定做 东莞职业装订做 东莞职业装定制 东莞西服定做 东莞西服订做 东莞西服定制 东莞工作服制衣厂 东莞制服制衣厂 东莞工衣制衣厂 东莞西服制衣厂 东莞厂服制衣厂 东莞职业装制衣厂 东莞T恤定做 东莞体恤定做 东莞体恤衫定做 东莞T恤订做 东莞体恤订做 东莞体恤衫订做 东莞T恤定制 东莞体恤定制 东莞体恤衫定制 东莞衬衣厂 东莞衬衫厂 东莞高档衬衫定做 工作服 制服 厂服 工衣 马甲 衬衣 衬衫 T恤 体恤 体恤衫 东莞文化衫 广告衫 纯棉工作服 高档工作服 制衣厂 服装厂 衬衣厂 衬衫厂 工衣厂 制服厂 工作服厂 T恤厂 服装外贸加工厂 外贸服装厂 出口制衣厂 外贸制衣厂 东莞外贸服装制衣厂 东莞服装外贸制衣厂